当前位置: 首页>>党校之窗>>正文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连载: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2010-04-14 11:20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与始终扭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面对、不能回避。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大考验。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在这场大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壮大自己,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2.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符合历史进步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任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能不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我国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二○○七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二十四万六千多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四位,但按人均计算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二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两番。实现这一目标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较快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起大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只有坚持好字优先,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期持续地快速增长。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较快增长本身就是较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变,但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增长并不等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能不能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关系到我们能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能不能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不断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必须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努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实现科学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障碍。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与始终扭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面对、不能回避。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大考验。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在这场大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壮大自己,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2.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符合历史进步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任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能不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我国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二○○七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二十四万六千多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四位,但按人均计算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二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两番。实现这一目标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较快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起大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只有坚持好字优先,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期持续地快速增长。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较快增长本身就是较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变,但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增长并不等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能不能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关系到我们能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能不能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不断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必须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努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实现科学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障碍。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关闭窗口
E-mail: zzb@xupt.edu.cn     地址:西安邮电学院长安校区行政楼307(029-88166185)